这个AI编辑器,算是大名鼎鼎了吧。
久闻大名,但我没太当回事儿,因为前端代码涉及的太多,组件、方法的多文件联动、旮旯角的一个对css或js的影响等等,之前感觉对前端威胁不大。
虽然最近用了几天,对我触动挺大,但实际还是对前端影响不大,因为一些复杂的、定制的功能和样式,Cursor干起来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但是如果项目、逻辑比较简单,用它开发还是很能省时间的。
比较关键的一个知识点:Cursor是基于VS Code的分支开发的软件,几所所有的配置、插件等等都通用,所以如果Cursor如果有设置难题(AI之外的功能),网上搜索时可以搜VS Code。
我用它用了只有一周,个人认为,想使用好Cursor,还是有一些前提的:
它是基于 vs code 定制的一个编辑器,如果安装启动它时,电脑本身有 vs code,甚至可以直接在首次启动的提示框中,选择直接使用 vs code 的配置。
这样,当它启动后,可以直接把所有的拓展、文件打开记录全都套过来,最后再改一下主题,那几乎就和 vs code 几乎完全一模一样了。
需要再改一下,因为 Cursor 的资管管理器、全局搜索、git管理那几个图标,是放在顶部横向排列,而不是像 vs code 一样放在最左侧纵向排列,为了完全一致,需要改一下:
"workbench.activityBar.orientation": "vertical"
。保存后,就会发现顶部那几个图标,改为了类似 vs code 的左侧纵向排列。
Cursor的特色就是Ai编程了,主要有下面两个功能:
使用Chat时,如果它修改了代码,它会在每一处有修改的位置,展示类似git的diff对比,用户可以点击同意或撤回。
我使用Cursor,主要是使用它的Agent模式,使用cursor的default这个大模型,个人认为这是最聪明、强大的功能。
常规使用的话,Cursor给每个新用户一个15天试用期,期间,可以进行150次高级AI请求 + 不限次数的次级的Ai请求。
其中,Agent模式只支持有次数限制的大模型,Edit和Ask倒是支持不限次数的Ai请求,不过如果试用期过来,应该也就不能用了。
如果要购买,有三种方式,不支持微信、支付宝和国内银行卡,国内使用只能使用国际信用卡或者「虚拟信用卡」:
续费后,每个月支持500次高级请求,还有不限次数的次级Ai请求。
也就是,即使续费,每个月也只能500次Agent请求,不过其实,平时克制一下,如果明确自己要修改的东西,只需要修改一个文件,那其实用Edit使用次级模式也可以。
下面是国内想购买时,可以使用的方式:虚拟信用卡
这个可以创建虚拟信用卡的网站,原本的网站是:https://wildcard.com.cn/
但点击进去后,等要注册登录时,会提示使用了另一个域名(名字叫做野卡):https://yeka.ai/pay-service
可以在这里注册虚拟信用卡,用来购买Cursor会员。
如果自己购买,还是比较贵的,每月20美元相当于150元人民币了。
而且我前几天刚开始用的时候,还不太了解人家的请求限制规则,不太知道节约,仅一天多就使用了50次高级请求。
而我再换着方式注册了新账户时,多使用了几个新账户,Cursor又提示:
Too many free trials.
Too many free trial accounts used on this machine. Please upgrade to pro. We have this limit in place to prevent abuse. Please letus know if you believe this is a mistake.
翻译:
太多的免费试用。
在这台机器上使用了太多的免费试用帐户。请升级到专业版。我们有这个限制是为了防止滥用。请让我们知道,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错误。
所以,需要自己再用其他方式去想办法破解。
使用了一种,发现也是试用,到期后也是需要花钱,于是废弃(名字写一下,叫做 cursor-vip)。
另一种是基于Cursor的漏洞,就是上面提到的「太多的免费试用」这个警告,是因为Cursor记录了当前设备的机器码,同一个机器码不允许使用太多的免费账户。
下面这种方式,就是修改这个机器码,这样就可以自行注册多个免费账户,去循环使用了。